今年春夏,热浪再度席卷亚洲多地。2023年,我们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然而,追踪显示,我们远未行在与全球控温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上。尽管绿色减碳领域成为各国投资重点,但气候投资领域仍面临巨量资金缺口,狭义的绿色金融只能覆盖一小部分领域。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发生后的能源市场波动和引发的资本市场反应、电力紧缺、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调整等问题显现,这提醒我们,需要更全面、多维地看待和应对气候转型,才能管理和顺利推进这一过程。“先立后破”已经成为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基本指导精神,这也对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它们基于政策目标、科学分析、投资框架和机构定位,建立应对气候转型的系统框架。
这一背景下,近期财新智库组织撰写了《把握气候风险与机遇机构投资者如何应对高碳行业转型》(下称《报告》),并于9月13日在2024年服贸会上发布,旨在帮助机构投资者更好地认识转型框架,了解转型实践,构建体系化的气候转型策略,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和配置资金,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这是财新智库机构投资者系列ESG课题报告的第二部。这系列课题由中国ESG30人论坛和南方基金共同发起。课题组试图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如何使ESG投资内嵌于中国的经济运行和金融投资体系,从而使ESG投资成为机构投资者切实可用并能够释放出可见价值的投资方法论,实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可持续的投资价值以及产生积极的社会、环境影响三重目的,助力中国完成高质量增长的战略转型。今年这份报告将机构投资者如何管理气候风险和机遇、尤其是应对这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传统行业转型作为重点。
《报告》从高碳行业的转型路径以及机遇与挑战分析入手,引入转型金融等可用的可持续投资工具。在此基础上,《报告》坚持将案例研究作为重要方法论,通过对石化、有色两个重点行业和代表性企业的针对性分析,进一步透视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风险、机遇以及关键问题。最后,《报告》回归机构投资者,通过引入国内外资产所有者、管理者的一线经验和思考,并邀请在这一领域有深厚积累和建树的专家学者分享洞见,为机构投资者应对以及政策监管、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包含大量高碳行业的工业,仍然占中国GDP比重的三分之一。研究显示(Hartzmart和Shue [2023]),单纯支持绿色资产而忽略棕色资产使得绿色金融体系所能实现的碳减排效果有限。高碳排放公司的碳排放量可以达到低碳排放公司排放量的1700倍,且高碳排放公司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也达到低碳排放公司碳排放量变化幅度的160倍。这些数据表明,高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潜力远高于低碳排放企业。企业转型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相关研究也发现企业的信贷约束的确是阻碍其进行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原因。
《报告》在分析以八大行业为代表的高碳行业减碳路径基础上发现,面对绿色低碳转型,这些行业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包括经济成本、技术挑战、政策风险等,机遇则包括政策支持、竞争优势、抵御风险、价值重估等。低碳转型也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广泛的投资者的认可,可持续表现较好的公司能够从市场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
以石化行业为例,2021年以来,随着“1+N”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不断细化,覆盖石化行业的多层面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分政策目标来看,可归纳为控制产能、产品结构调整、设立能耗和能效标准、促进原料和燃料替代DB真人、建立行业碳达峰标准体系、以及指导技术突破方向等方面。石化行业正面临新的产能控制、能效提DB真人升、技术革新等压力。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转型也给石化行业带来新的机遇。石化化工材料在支撑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物质基础和先导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化工材料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满足各领域需求、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来自新能源和绿色低碳行业发展的需求(如新能源汽车电池薄膜、光伏材料等)、生命科学DB真人、信息技术,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相关产品的石化基材料,也给石化产品结构转型带来新的机会。
有色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碳中和政策正在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引导行业的快速转型,这一变革涵盖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端,有色金属作为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碳中和政策主要推进工业金属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限制产能扩产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行业碳排放,从供应端寻找低碳转型的发展机遇。在需求端,碳中和政策将带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从需求端推动锂、钴、镍、稀土等新能源金属的需求扩张,从需求端实现深度低碳的转型策略。海外市场也正在加强对有色行业的可持续要求。比如,2023年4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先后通过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碳边境调整机制)法案,于2023年10月进入三年过渡期,2026年1月1日将正式实施。欧盟还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对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的碳足迹和限值、回收等作出规定。
《报告》通过对中国海油、壳牌、赣锋锂业、洛阳钼业等代表性企业的调研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透析了相关企业和产业的绿色低碳战略、实践、机遇和挑战。《报告》发现,绿色低碳已经融入这些企业的顶层战略,但是在推进节奏、目标平衡方面,仍面临许多具体挑战。同时,企业也期待,进一步完善可持续金融框架,丰富可持续金融产品,为企业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报告》援引晨星数据表示,相较于近两年ESG基金的整体表现,气候基金更受全球投资者青睐。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和转型风险,将严重影响其投资表现。与此同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能源和经济转型,也将带来大量的投资机遇。全球气候基金在过去五年激增。拥有气候相关委托的共同基金和ETF,从2018年的不到200只,增长到2023年底的1500多只。欧洲仍然是最活跃的市场,占据84%的总资产。中国(7%)和美国(6%),分列二、三位。在美国市场,在ESG基金整体持续流出的背景下,2023年,气候基金资产规模结束了2022年的缩水,实现了0.6%的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净流入主要来自于气候转型策略。这一策略将资金投向那些更好地为低碳转型作出准备的公司,2023年增长了25%,达到2100亿美元。而受高利率、通胀、可再生能源股票估值受损等影响,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的基金资产,则缩水了23%,至580亿美元。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加快气候行动。根据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IFSWF)202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赋能变化:在气候转型中建立韧性》,主权财富基金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有经验。2023年,有34.5%的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完成了全部投资组合的碳足迹测算,相比于2022年的18.5%大幅提升,还有41.4%正在计算;有18.6%的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制定了转型计划,三分之一正在制定,另有48.1%考虑制定。主权财富基金还对委外投资提出了更精细、严格的气候/ESG管理和披露要求。2023年,要求资产管理者报告特定气候/ESG指标的主权财富基金比重,从2022年的40%提升至50%;要求将特定气候变化条款写入合同的比重,从2022年的14.8%提升至30%。
《报告》认为,通过将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协同考虑,灵活运用转型、清洁能源、气候解决方案等不同侧重的气候投资策略,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最大化地将资金导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通过对安联投资、南方基DB真人金、泰康资产等国内外代表性资产管理机构的调研,《报告》发现,实质性(Materiatily)正在成为关注焦点。安联投资认为,随着ESG信息披露加强、创新型数据挖掘工具的应用,定量化风险和影响力正在成为现实,ESG正在进入2.0阶段。安联投资表示,其将继续以 “可持续塑造者”的目标为指导原则,通过采取务实的方法,重新关注2004年ESG被提出之时的功能:定义实质风险。与此同时,许多客户的目光已经超越ESG风险,在取得财务回报的同时,他们越来越关注投资带来的可持续性影响,比如支持净零转型。安联投资已经定下战略性目标开展更多的可持续投资,并在未来转向强调实现可度量的环境社会回报的影响力投资。
此外,虽然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建立多边框架和国际标准,但根据本土情况,制定适应于本国经济绿色转型轨道和价值创造路径的投资策略也至关重要。在高碳行业管理方面,不同于许多国外投资机构针对特定行业(如煤炭)设置退出政策的做法。基于中国国情以及在能源转型中强调“先立后破”的战略,南方基金并不“一刀切”采取行业性的退出政策,而是通过对单个投资标的的风险和机遇作出具体分析,以更好地辅助投资团队进行决策。与此同时,南方基金希望通过积极参与治理,发挥投资者的力量,找到行业痛点,分享最佳实践,帮助企业进行转型规划,以应对未来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发挥专业优势,推动资金与其他要素良好匹配,与投资者共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所带来的投资红利。
作为中国保险行业践行ESG投资的先行者,泰康资产也致力于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保险行业特点和中国国情的ESG管理体系和政策,为中国大型保险机构落地ESG投资探索经验。对于长期资金而言,高碳产业的转型风险更不可忽视。泰康资产充分认识到高碳行业正面临长期的转型风险,这个过程也蕴藏投资机遇。其认为,传统高碳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绿色转型,政府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帮助高碳行业企业降低转型成本。因此,投资于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可能带来新的增长点。泰康资产正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参与到“双碳“行业的投资当中,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推动高碳领域的绿色转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转型金融、碳金融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气候投融资规模和效率,从而为中国经济创造可观的绿色转型价值?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表示,整体来看,转型金融的发展还刚开始,远不能满足整个绿色转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未来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趋势将为转型金融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将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此外,包括转型金融在内的绿色金融中还存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中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获得服务能力的差异问题。
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气候投融资,首先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问题。即要建立市场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举措与经济手段进行干预,例如通过制定碳税等。但推动低碳转型的关键还是要靠市场机制的建立,由此投资机构才能够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去创造产品与工具创新,提升其服务方式。
要实现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连接,就必须要构建包含碳金融、碳定价、碳资产管理等要素在内的健全市场机制,让市场发挥绿色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在这样的市场机制基础上,投资机构自然会去寻找市场与商机,从而开发产品与工具创新。
为了更好地推动机构投资者的行动,推动体制机制建设,在调研和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报告》提出八条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政策预期,加快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完善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转型目录、绿色产业目录等标准;加强ESG信息披露;规范可持续投资市场;制定和完善尽责管理指导原则;将公正转型纳入顶层设计;以及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及合作。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指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市场机制,让更多机构投资者更好地发挥专业能力,将资源更充分、高效地导向绿色转型领域,通过气候投融资的“升温”,最终实现全球的控温和降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庆假期全国主要高速公路、国道流量持续高位运行 同比分别上升5.3%、11.3%
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 举报邮箱:.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