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整体仍处于缩量下行趋势之际,冷水机市场中所常见的离心机、螺杆机、模块机以及溴化锂四大类产品,也难以幸免,最终齐齐以两位数的下滑交上了2024年的成绩单,“过苦日子”仍将会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当冷水机市场正式步入深水区,各产品应用全无增量可言,通过纵深化发展拉高竞争门槛就成为更多品牌不约而同的选择。
传统应用全面告急,工程市场阻碍重重。如2024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包括12个债务高风险重点省份,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格控制新建政府投资项目。这一规定直接限制了除供暖等基本民生工程外,政府投资项目的新增和扩建,而更严格的审批和监管也让相配套的冷水机市场在2024年初就遭遇重创。
商业项目持续低迷,工业应用急转直下。在房地产暴雷、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压下,各地已开工商业项目的推进步伐缓慢迟滞。全国破产重组网的数据亦可为此佐证,2024年1-11月,全国有2400多家建筑企业破产重整,同比往年翻倍增长。而此前作为冷水机市场支柱的工业应用,也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欣欣向荣之后,颓势渐显。以其中最为典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及锂电池产业为例,随着渗透率增加、基数扩大,甚至内卷加剧,部分新势力的落寞退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已然进入全面降温时代。
2024年4月29日,GB19577-2024《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起实施。相比现行标准,此次标准中相对应的产品能效指标从IPLV更改为APF,同时,对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标准的能效指标要求提高幅度较大,从整体来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特别要提出的是,该标准实施后,不同品类的产品淘汰率有所不同,将达到20%~40%。
事实上,双碳的持续引导以及强制性政策的加码,不仅推动了冷水机市场中以变频为主的节能型产品技术和以智慧化为代表的节能型应用的普及,同时也让相关建筑业主及行业从业者对节能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更多超高能效机组的面世,变频、热回收等技术的应用,以及气悬浮离心机、装配式机房、集成式冷冻站和智慧运维在2024年度的“畅销”也正是基于此。
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社会节能意识和节能认知全面提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用户对于节能的关注也逐渐从节能单品转向节能系统、节能楼宇,甚至是智慧运维,冷水机市场对于节能的定义在制造企业、工程企业、运维企业,以及设计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进而也全面推动了冷水机产品和系统在各大应用场景节能方案的进步和完善。
节能改造并非新应用,在国内外市场已经发展多年,有诸多成熟案例和模式。但在整体经济持续下行、增量市场寥寥无几,且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两新”政策和落实相关补贴的东风鼓荡下,基数庞大的存量市场的“救市”意义显然更为突出。事实上,目前亟待焕新的运行二十年以上的办公楼和商业建筑,多数采用冷水机设备,而在“超期服役、效率衰减、安全隐患、环保性差”等典型问题和国家对建筑能耗的关注下,节能改造也为冷水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弥补了暖通空调工程市场的乏力现状。
为了抓住市场中有限的增量,冷水机市场中头部企业和工程商已然在积极探索,甚至积累出了多样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还是研发出可分批投资与安装,后期系统增容灵活,更适合老旧建筑运输安装的结构紧凑,或装配式、模块化的设备,亦或是提升对全面评估建筑的功能区域划分、负荷变化情况、既有系统能耗情况等多方面的综合诊断,以及对多种技术方案经济性的评估,对建筑自身制约因素的考量等等专业服务实力,都是其做出的有益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蛰伏”中国市场多年的集成冷冻站市场在这一波“设备更新”的东风下,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相关企业在这一年的发展都呈现出了相当不错的势头,尤其是在一些改造周期相对较短的商用项目中,集成冷冻站在交付时间上的优势被进一步体现了出来。因此,集成冷冻站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冷水机产品的销量也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尽管离心机市场中,磁悬浮、气悬浮,或者陶瓷轴承等无油技术产品,都不是2024年刚面世的产物,但相较以往,气悬浮除了在能效上突破了既往枷锁,在冷量的两端纵向深拓,尤其是中小冷量段表现斐然之外,整体机组的尺寸以及组合方式上也更为紧凑,能广泛的适用于节能改造项目。此外,诸多工业、商业和农业场景,以及区域能源站、各类有高温出水工艺需求的场景,也是离心机和离心式热泵重点发力的应用市场。就参与品牌来看,离心机市场的参与品牌已经从原来仅有的几家,到现在超过50家,同时民族品牌在无油领域、正压液浮、多级压缩和新冷媒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攻城略地,也在深度影响着离心机市场品牌格局的变化。
在以气悬浮为代表的离心机冷量的不断小型化,以及涡旋压缩机冷量的进一步扩大和更具性价比的优势夹击下,2024年的螺杆机依旧处境尴尬。但在工艺性应用和舒适性应用的纵深发展中,螺杆机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比如在一些热门细分市场如工业、数据中心、医疗、农业、节能改造等领域的应用,其一直保持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因为AI发展对于算力和存储的要求,促进了既往已经饱和的数据中心焕发出全新的需求,但需要强调的是,国内的数据中心目前大趋势采用的是液冷技术,且设备能效要求极高,所以能否分得一杯羹要看各个品牌的硬实力。
而在整体应用偏向于商用和采暖的模块机市场,尽管价格乱战仍在持续,但产品升级和系统优化等性能的纵深化发展也是相关品牌极力为模块机赋能的举措。具体而言,低温、变频、四管制、新冷媒替换等为主的更高能效技术的加持仍旧是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而工艺型模块机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模块机在未来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政策差异加大,直接影响各地区冷水机市场的发展进程。《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2024〕52号)中表示专项债券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支持经济大省重大项目建设。地方专项债恰恰是基建资金的大头,尤其文件中提到的,大湾区、长三角的“四省一市”和四川,2025年势必会卯足劲儿进行基建投资。结合上文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来看,政策以及投资的巨大差异,势必将进一步加剧冷水机市场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冷水机品牌格局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DB真人。更具供应链优势、强大的规模效应和渠道优势、更高的毛利溢价空间、更强的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对于细分市场更强的探索和覆盖能力等等DB真人,都让市场资源向冷水机市场的头部企业集中,尤其是国产头部品牌。具体而言,在以无油为代表的更高技术门槛的市场,以及相对更为闭塞的工艺应用市场,头部品牌的跑马圈地正催动市场集中度的急剧攀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