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00076,北京)摘要:在建筑物上应用遮阳装置和设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建筑用能,提高居住生活的舒适性,并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增进人民健康。在我国积极推广应用建筑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建筑遮阳;建筑节能;减少排放中图分类号:TU201;TU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4726(2013)12-1092-03BUILDINGSUNSHADEREALIZES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TUFeng-xiang(BeijingBuildingBesearchInstituteCo.,LtdofCSCEC,100076,Beijing,China)Abstract:Applicationofsunshadedevicesandfacilitiesonbuildingcouldreducegreenhousegasemissionand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mproveresidentialquality,promotedomesticdemand,increaseemploymentpostsandhumanhealth.ItissignificanttoactivelypromotetheapplicationofbuildingsunshadeinChina.Keywords:buildingsunshade;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emissionreduction当前,建筑遮阳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受到广泛欢迎,近期也正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将得到积极推广应用。中国建筑遮阳的巨大发展,对国家建设、人民幸福和居民健康有重要意义。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人类正在严重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引起气候日益恶化。一些严酷的极端气候事件,如严寒、酷暑、干旱、洪水、暴雪、狂风、强降雨及沙尘暴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界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惩罚正在与日俱增。我们生活的地球经过几十亿年演化,才逐步形成今天如此繁荣兴盛的景象;而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正在引起地球气候显著变化,危及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世界文明正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直到20世纪初,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远低于各发达国家。尽管中国人口众多,到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1.5%,而美国则占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正在造成地球变暖,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由于二氧化收稿日期:2013-08-27作者简介:涂逢祥(1929-),男,江西黎川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tufx29@163.!!!!!!!!!!!!!!!!!!!!!!!!!!!!!!!!!!!!!!!!!!!!!!!和厂区的工作制度,对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后的能耗和运行费用进行采暖季逐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排风热回收的送风机组可减小热源和送风机组的初投资,降低热风采暖热负荷,节约运行费用,本工程的投资回收期为1年。参考文献4结语(1)本厂房送风机组热回收装置主要在采暖季使用,在夏季和过渡季节不使用,只需满足补风量要求即可,故跨越热回收装置设置旁通管,以满足机组全年使用的要求。(2)厂房内冬季散湿量大,以排湿为主,排风中含大量有害气体,不允许发生回风和对新风的交叉污染,所以选择热管式显热回收装置。(3)根据该地区采暖季的室外逐时计算干球温度[1][2]06K301—2,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S].江亿.建筑环境系统模拟分析方法——DeST[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钟珂,亢燕铭,黄璞洁.板翅式空气全热交换器热回收效率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7(37),2:62-67.[3]2013年12月涂逢祥:发展建筑遮阳实现节能减排·1093·26.1%;到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8.7%,而美国则占24.1%。在2000-2011年的11年间,虽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量有所降低,但人均排放量还是增加了2/3。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高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2.2%,而美国则退为占16.5%。尽管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重大努力,2011年全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1%,2012年碳消耗强度至少下降3.5%,但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在继续快速增加,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扭转,再过10年左右,中国人均排放量也将达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比1990年翻番。若今后我国不将减排工作抓得很紧,届时我国承诺的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人均排放量甚至有可能接近世界最高值。由此可见,在要求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必须大幅度减少的同时 , 作 为 一 个 负 责 任 的 大 国 , 我国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道义责任 和 国 际 压 力 。 建筑排放占温室气 体 排 放 量 约 1 / 3 。 建 筑 排 放 属 刚 性 排 放 , 一 旦 建 筑 建 成 , 排放量就基本确定 , 要想改变往往相当艰难且耗费巨大 。 我 国 正 在 努 力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国民经济体系 , 其 中 包括低碳建筑体系 。 建筑遮阳正是低碳建筑体系 的一类基本技术 。DB真人网站 中国既有建筑总规模已 经 超 过 500 亿 m 2 ,2020 年 必 将超过 600 亿 m 2 。 如果经努力到 2020 年能发展到有 一半 的建筑应用建筑遮阳 DB真人网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 放 量 约 3 亿 t, 约占中国总排放量的 4%,而除美国外的几个发 达国家 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约为 4~8 亿 t。 可见在中国 发展 建 筑 遮阳 ,将对世界温室气体减排事业 、对我国建 设 生 态 文 明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 有提高 ,为节能减排事业做出了良好的贡献 。建筑遮阳 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关键技术 , 是最简单而有 效 的 建 筑 节能措施 。 中国目前尚缺乏建筑遮阳对节能 效 果 的 系 统研究 。 “欧洲遮阳组织 ”于 2005 年 12 月发表 了 研 究 报 告《欧盟 25 国遮阳系统节能及 CO2 减排 》,该报告对 不同 地区的建筑采用遮阳对减少空调和采暖的需 求 做 了 深 入研究计算 , 总体平均在欧洲采用遮阳可节 约 空 调 用 能 约 25%,节约采暖用能约 10%,我国目前虽没有做 这 方面的系统研究 , 但中国采用建筑遮阳的节 能 效 果 会 比欧洲国家更好 。 可以认为 , 总体上能节约 空 调 用 能 25%以 上 ,节 约 采 暖 用 能 10%以 上 。 当 然 ,对 某 一 具 体 遮阳工程来说 ,其节能效果与遮阳产品的遮阳 方 式 、 使 用 材 料 、结 构 构 造 、尺 寸 、应 用 地 域 、环 境 条 件 、应 用 场 合及应用规模等条件的不同有极大的差异 。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正在快速发展 ,《公共 建 筑 节 能 设计标准 》 和几个不同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 节 能 设 计 标准都对建筑遮阳做出了明确规定 。 尽管各 地 节 能 设 计标准执行率都很高 , 但实际上对其中遮阳 条 款 的 执 行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 的 切 实 执 行,建筑遮阳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中 国 现在设置外遮阳的建筑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 但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多 , 不仅北方严 寒 和 寒 冷 地区建筑普遍采暖 ,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冬天 也 采 暖 盛 行,家用空调在城市中更是愈益普及 。由于我国南方纬 度更低 , 天气更为炎热 , 空调比欧盟国家用 得 更 为 普 遍,因此建筑能耗增加迅速 。 如果经过努力 ,到 2020 年 我国能发展到也有一半左右建筑采用遮阳 , 每 年 因 此 减少采暖与空调能耗当远超过 1 亿 t 标 准 煤 , 将 使 建 筑 节能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 提高居住生活舒适性 3 采用建筑遮阳 ,能提高建筑热舒适与视觉 舒 适 性 ,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 中国气候冬寒夏热 , 在 炎 夏 期 间,窗户有了遮阳装置的遮挡 ,能使太阳直接 辐 射 进 入 室内的热量大为削减 ,并减少通过窗户的二次 传 热 量 , 使室内温度得以降低 ;在寒冬期间 ,密闭的外 遮 阳 板 与 窗户间形成的空气层 ,还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 用 ,提 高 室内温度 ,使居民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在建筑中设置遮 阳 ,特别是可调节的活动外 遮 阳 ,在享受良好视觉 、保 证空气质量的条件下 ,DB真人网站可做到室内高度凉爽舒 适 、高 效 节能 ,且经久耐用 、美观大方 。 建筑遮阳对夏季隔热与节约能源的作用 巨 大 。 夏 季 ,大量太阳辐射热从玻璃 窗 进 入 室 内 ,使 室 温 增 高 , 不得不加大空调功率 。 大面积玻璃窗还带来 眩 光 和 室 2 节约建筑用能 我国人口众多 , 人均能源资源可采储量 仅 相 当 于 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是一个能源资源紧缺的大国 。高 效使用和节约使用能源 DB真人网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 中国建筑规模庞大 , 并继续以 每 年 20 亿 m 2 以 上 的 速度持续增加 。 中国建筑能耗包括商品能源 和 非 商 品 能 源 消 耗 ,占全国总能耗约 1/3。 随 着建筑规模的持续 扩大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 空调和采暖应 用 越 来 越 普遍 ,夏天应用空调的场所越来越多且时间越 来 越 长 。 空调和采暖能耗的快速增加 , 带来建筑总能 耗 的 持 续 增长和国家能源负担的加重 。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已取得巨大进展 , 节 能 技 术 大 第 44 卷 第 12 期 ·1094· 建 筑 技 术